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男子承诺向母校捐赠1100万元,但随后没有兑现承诺,导致母校起诉其追讨捐款。据报道,该男子曾在母校担任教师,之后创业成功,承诺给母校捐赠1100万元。然而,随后该男子并没有兑现承诺,导致母校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追讨捐款。这种承诺捐款但没有兑现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而据报道,该男子名叫吴幽,吴幽何许人也呢?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官网2019年发布的消息显示,幽镜湖资本创始合伙人、管理46亿元基金。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吴幽为镜湖资本创始人,2022年2月17日,镜湖资本发布声明称,我司无吴姓创始人、无吴姓合伙人及高管、股东。
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善举,现在弄成这样,很难说是谁之过,但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需要重视的是,如果有声明以及书面佐证,很有可能触犯法律。
据了解,截至2022年2月17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镜湖”命名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且仅有一家,即我公司旗下的南京镜湖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那么根据天眼查显示,2022年7月,双方赠与合同纠纷在徐州首次开庭。2023年1月,吴幽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100万余元。2月21日,吴幽被纳入失信名单,收到限制消费令。据悉,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宣布其2008级校友吴幽捐赠1100万元,在当时,这是中国矿业大学成立后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
法诠网相关律师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诚实信用,遵守合同约定。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承诺捐赠款项,但事后没有兑现承诺,就构成了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母校采取法律手段追讨捐款是合理的行为,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措施。此外,对于个人来说,承诺捐款应该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对社会和公益事业的贡献。如果承诺捐款但没有兑现承诺,就是对社会和公益事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信誉和声誉的损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履行承诺,诚实守信,为社会和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