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四海动态历史文化社会焦点情感天地娱乐八卦健康与疾病环球军事科技资讯生活消费百态人生探索发现古诗文
曾经的网红杀鱼弟自杀了 他为什么要自杀呢

近日,一个男孩与家人发生争执后,一气之下服用了剧毒农药百草枯。更令大家意外的是,这名男孩,竟然是几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小孟。按理说,年纪轻轻就已跻身“网红”行列,本应对未来充满憧憬,何至于轻生?

原来,根据小孟的亲人和邻居介绍,其与家人的关系并不和睦,年少时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最严重的一次,打得他差点摘除眼球。年岁渐长后,家长虽不再拳脚相加,但与小孟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成为其痛苦源头之一。另一方面,长期辍学也让小孟的生活圈子趋于狭窄,身边缺少可以交流、沟通的朋友。处于叛逆期的小孟内心充满烦恼,却又无处排遣,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这出悲剧无疑令人感到难过和惋惜。网友纷纷留言,对“杀鱼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但一位网友的评论,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杀鱼杀得好就杀鱼,上完学再杀鱼有什么意义?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读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书读好。行行出状元,杀鱼网红上学,这落差,真不是一般的大!”这位网友的言下之意是,经历过网红生涯的辉煌,再回到平淡无奇的校园,给小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心理落差,这又是何苦?

若纯以利益论之,这位网友的说法不无道理。近年来,自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受众更是不计其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长达2-4小时。至于那些活跃于网络空间的网红们,既能享受到粉丝的追捧,又能坐收常人无法想象的巨额酬劳,实在令人艳羡。如此说来,全心全意帮助小孟扮演好“杀鱼弟”这一角色,或许是比重返校园更好的选择?

凡是受过中学语文教育的读者,都不会对王安石的名作《伤仲永》感到陌生。仲永式悲剧的成因,王安石说得透彻、明白:教育,应该是一辈子的事。网红可在短时间内名利双收,迅速走上人生巅峰。然而,身为万物之灵,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具备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人们常常谈到人生的意义,就因为低俗、空虚和无聊,足以毁掉一个人的生活。何况,即使从现实角度来说,读书和教育亦绝非“无用”。《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收入就略高于同期农民工,而三年后收入增幅为84%,明显大过同期农民工22%的增幅。可见,教育带给普通人的回报,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明显。而那些犹如过眼云烟的网红,未来还会有几人记得?

与仲永不同,小孟身处的是一个生活节奏更快、人际关系更复杂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能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是健全人格、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校园时代的好友,往往能相伴一生,成为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既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又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小孟的悲剧,绝非偶然。昙花一现的网红效应和诱惑虽非原罪,但若不能正确对待,还会有更多年轻人如小孟一样,成为下一个“方仲永”。 

延伸阅读
大家正在看
最新看点